發(fā)布日期:2017-08-04
27歲的鄭嬡是一名硬皮癥患者。2015年大學畢業(yè)后,她在成都一家科技公司從事筆譯工作。2016年底她考慮再三后,辭去工作,專心投入一項公益事業(yè):“硬皮病關愛之家”。這是一個由她和病友發(fā)起、在罕見病發(fā)展中心的幫助和支持下創(chuàng)辦的新公益組織,希望硬皮病患者能夠信息共享,團結互助。
硬皮癥,即系統(tǒng)性硬化癥,也稱為硬皮病,是一種以局限性或彌漫性皮膚增厚和纖維化為特征,并會累及多個內臟器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。主要臨床表現為皮膚變硬,病處萎縮,嚴重者全身僵硬不能動,累及內臟時更會威脅生命,此病極易使患者毀容致殘。這是一種在中國發(fā)病率僅為十萬分之一的罕見病。目前國內外都沒有特效療法和藥物,只能通過輔助藥物控制病情發(fā)展。
公交車是鄭嬡的日常出行工具,她小小的個頭隱沒在擁擠的人群里。物以稀為貴,治療罕見病的藥物貴是常態(tài),因而又被稱之為“孤兒藥”。而國內醫(yī)療流通渠道長,這種低頻剛需藥品,在信息不對稱之下,患者用藥需求和藥企之間的供需更是不匹配,有時候有錢也買不到藥。
鄭嬡成立硬皮病關愛之家后,現在有將近15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病友找到組織,大家分享著病痛經歷,互相激勵,抱團取暖,也分享著“哪里有藥”的信息。 “同病相憐吧,我們聚在一起,才會發(fā)現雖然罕見,但我們也不孤單。”鄭嬡說。
她臥室的墻上貼了許多關于硬皮病的相關影像資料,久病成良醫(yī),她希望能用自己在硬皮病方面的經驗和知識幫助到更多的病友。
成都各大醫(yī)院和藥店時常能看到鄭嬡的身影,她舉例:“像積雪苷片,薄芝片,一般藥店根本買不到;有病友反映,常吃的脈管復康片、青霉胺等,最近更是難找,大城市的藥店也買不到。”
硬皮病同時也是慢性病,需要長期服藥物控制病情。“現在每天要吃3次藥,一天吃36顆藥。包括積雪苷片,薄芝片、鈣片等,加上中藥調理,每個月藥品開銷就要1700元左右,而硬皮病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列入特殊醫(yī)保。”鄭嬡說,不容易買到的青霉胺,她不得不停用。
鄭嬡有一個精致的藥盒,里面準備了她一個禮拜要吃的藥片。
找藥是一件孤獨而且漫長的事情,鄭嬡決心把服務好硬皮病關愛之家,作為自己的奮斗事業(yè)。
鄭嬡向成都當地的公益機構學習相關經驗,為“硬皮病關愛之家”成為正式的公益機構而努力。
雖然她寫字比正常人要困難許多,但是鄭嬡還是習慣用筆把很多關于硬皮病的重要記錄記在筆記本上,她已經記錄了厚厚的一本筆記了。
罕見,不意味著與你無關。對于罕見病的關注,不能只是基于患病群體及其家屬來完成。
鄭嬡在客廳窗口眺望遠方。正因為有許多在尋藥路上不斷探尋的人,才能讓更多的罕見病病友感受到溫暖和希望。罕見病發(fā)展中心(CORD)主任黃如方說,希望能一起借助互聯(lián)網的力量,幫到更多有需要的罕見病患者。
來源:中國人的一天(微信號 chinaoneday)